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

山中無甲子—華岡國術社五十週年紀念文


 這篇文章原登於2018六月發行的原幾雜誌第二期,今部分改寫,在此發表。


2016第31屆華岡論劍

2017華岡國術社太極組招新表演



華岡國術社(註1)滿五十歲了!我目前擔任華岡國術社太極組的指導教練,正逢其時,受紀念特刊的主編同學囑託,要寫一篇感言。華岡國術社的歷史長河,該從何處說起?

在民國64(1975)之前,早期的華岡國術社,也曾經延請過不同的老師上山指導。當時上山交通不易,因此教練屢經更換。在吳國忠老師接下教席之前,是由本門某位師伯指導華岡國術社。後來因緣際會,在社上師兄參加中華民國國術會舉辦的推手比賽時(1975舉辦),才與吳國忠老師結下師生的緣分。

在早期文獻中看到,社上師兄那天在推手比賽的賽場上,全軍覆沒,早早就在場邊休息。此時吳國忠老師主動上前關懷,並傳授幾手功夫,讓組上師兄們非常感動,於是便興起了延請老師上山教拳的想法。

老師後來提到這件事,對我們說:因為鄭曼青師爺是中國文化大學創校時的贊助人,並且是文大的永久教授,老師當年也曾陪著師爺上山講課。那次比賽老師擔任裁判,看到華岡國術社有來參賽,非常高興,當然應該多關心一點。

這就是命運的相逢。

老師當時四十開外,正當壯年,剛接下傳道的使命。又見太極組學長們一片赤誠,有心求教,於是老師便慨然允諾,每週上山,把太極拳的種子,播在華岡國術社這一方園地裡。

華岡國術社的聘函,現在還珍藏在老師家中

時正值老師傳道生涯的初期,老師與太極組學長姊們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。想起老師仙逝之前,在神龍山莊最後一次上課,照舊還是談到上山帶文大太極組師兄姊練拳時的趣事(彭喜豪師兄央求老師用內功打他,於是…),可見老師與華岡國術社的連結深刻。

老師一向提倡「太極生活化,生活太極化」,學太極拳,就要把拳理應用在生活中。師兄姊們有緣親炙大師春風化雨,拳練好了,待人處世也成功了,社上一時人才輩出,當時曾擔任社長的李志勇師兄後來成為文大哲學系的教授;鄭進練師兄則是參與台灣資策會的資訊界元老,為台灣的科技化扮演推手角色;在公家法務部門服務的張祖寬師兄;以及移民紐西蘭,在異鄉傳道的陳憲昭師兄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,眾位大師兄們終身練習本門拳藝不輟,到現在功力越見精純,值得我們後生小輩們學習。

在老師親自上山授拳的這段期間,正好有機會受邀訪問日本富山自衛隊特種基地,與自衛隊空手道、柔道、劍道高手過招,技驚東瀛;民國68年又技服來台挑戰的紐約州警察局武術總教練馬佛仁。經媒體批露之後,頓時求學者絡繹於途,當時文大的學長姊們,每週排班,到山下幫忙擔任助教,也是老師津津樂道的太極組逸事之一。

但因老師海內外傳道教拳責任日益繁重,漸漸不克親自上山,於是在民國70年代,就把上山教拳的任務,交棒給鄭根堅師兄了。

我是在民國78年(1989)進入太極組的。剛上大學的我,正苦於胸腔的舊傷導致呼吸鬱悶不暢,中、西醫師束手。聽說練太極拳可以健身,於是主動尋訪華岡國術社,發現有太極拳,便報名了。原本是死馬當活馬醫,當作沒有辦法中的辦法,沒想到剛練半學期,在期中考前就把呼吸鬱悶的老毛病給練好了。這麼好的功夫,當然要深入鑽研。一轉眼,已經快三十個年頭了。

根堅師兄對太極拳滿腔熱血,我們學生也求知若渴,社團活動時間越拉越長,曾經創下社課在大仁館上到深夜11點多的紀錄。後來大仁館的榮民伯伯也習慣了,會幫我們留下一扇門不關,等我們下課出門,榮民伯伯再來鎖門。

記得當時翁朝彥師兄、馮天驥師兄也曾上山代課授拳。可見當時的神龍武道館(神龍山莊前身),是很看重華岡國術社的。

民國79年暑訓22代同學合照

山中無甲子,寒盡不知年。大學生活多采多姿,上課、讀書、談戀愛、舞會、聯誼、登山、夜遊、下山逛士林夜市、吃火鍋、玩電動…之外,身為太極組的一員,多練拳沒事,沒事多練拳,我每天吃完晚飯,都會到大莊館找我們這代的組長謝昭賢推推手、練練拳。當時知道的拳理不多,沒有負擔,每天都玩得很盡興。

平時是師兄們上山教導我們,假日時,就換我們這些大孩子下山去玩了:在復興南路神龍武道館整理資料之後聽吳國忠老師講故事;在國父紀念館聽沈伯賢、高潤吾等師叔們講說拳理;接受翁德聲師兄、莊錦亮師兄...等師兄們指點的景象,在腦海中記憶依然鮮明。常常下山的老咖,是19代的楊富田師兄、吳嘉淳師兄;20代的丁任易師兄、21代的吳明峰師兄、還有我們22代的幾個老班底:我、黃怡之、謝昭賢、林政宏、吳岳勳。


1989在復興南路12樓神龍武道館
太極組成員與老師合影


師兄們對太極組的同學幾乎是有求必應,想體驗發勁,就讓我們滿天飛。想碰到師兄一下,門都沒有。在老師、師叔以及眾多年長我們許多的大師兄們的照料之下,我們的拳藝就這麼一點一滴地,隨著歲月慢慢成長。

為了練拳常往山下跑的世代,除了19代到22代之外,23代的阿福(徐正福)和老董(董致遠)也跟著跑。當時大家一見面就玩對練,推手發勁玩得熟透,到山下與資深道館師兄們練習時,打下了不錯的口碑。有很長一段時間,在神龍門下說到「文大太極組」時,都不忘加一句:「他們是科班出身」。我們也以身為華岡國術社太極組的一份子為榮。


周日到國父紀念館練拳合照
(後排中:翁德聲師兄、黑髮的莊錦亮師兄)


在世紀交替之際,根堅師兄移民美國,太極組進入了青黃不接的階段。道場的師兄們事業成功,分身乏術,一時無人接替太極組教席,於是由第十九代組長楊富田師兄一肩扛起教拳之責。當師兄工作忙碌的時候,也安排了我們這群老骨頭輪流上陣。
民國89年太極組教練班表

過了數年,在楊師兄南下雲林老家之後,就只剩下我和27代林邦驥(註)兩個人,有空就上山看看組上練習的狀況,大部分時間都是同學們自己琢磨。我也徵得老師同意,爭取到太極組同學下山到古亭國小練習場練拳,學生特惠價:免費,的太極組專屬福利。這段時間太極組雖然慘澹經營,也培養出了李泰鋒、何福恆、黃逸豪、吳裕明、胖胖、盧思作、鄭隆憲、莊益盛…等人才,目前正是社會上的青年中堅。

這個階段,一直到我在2013年接下太極組的指導之責才結束。在老師的首肯之下,我整理了功法、拳法的教學口訣,讓組長可以無痛教拳;以及每學期發給學習紀錄表,希望能夠在有系統整理之下,有助於太極組新世代的學習。雖然每周上山路途遙遠,但我自己,不也是在眾多神龍前輩的照顧下成長的嗎?況且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」,這段時間以來,同學們都能樂在其中,共同享受太極拳妝點人生的色彩,是我回到太極組教拳最開心的事。

華岡國術社一開始是以太極拳為主,至民國62年設少林組,而分少林與太極兩組。少林組以陳清河老師的長洪武術為本;而太極組傳承的,是由鄭曼青師爺、吳國忠老師一脈相傳的道家傳統太極拳功法、拳法和劍法。

華岡國術社有緣在陽明山中傳道五十年,當然要繼續廣結善緣。

華岡國術五十年,太極組與少林組就像華岡國術社大家庭中的兄弟同心,根基深厚,開枝散葉。期許每一位社員,不論身處何處,勿忘學拳的初心,記得年少時「振衣千仞崗,濯足萬里流」的豪情。展望未來,讓我們迎接下一個五十年!

 
2017華岡國術社太極組招新表演

(註1)華岡國術社,就是中國文化大學的國術社,以大學所在的地名:華岡命名。並不是華岡藝校的國術社喔。
(註2)林邦驥目前是至簡內家武藝的創辦人,提倡三拳合一。

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

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七月新班訊息

我問了幾個人,都說沒看到上篇文章的新班訊息 (我看你們是根本沒點開吧,哼),所以乾脆充實內容,再多發一篇囉 😃

[新班訊息

1.古亭練習場七月班開課了!76日第一次上課就是在銘傳國小的川堂!歡迎大家來練拳!


捷運公館站2號出口出來,過舟山路就會看到銘傳國小了。

但有趣的是,即使您站在校門口,看到大家就在近在咫尺的川堂練拳,但是校門口一般是鎖著的,您還是進不來。此時,請您按一下鐵門右手邊的門鈴,警衛先生就會為您開門囉。




2.桃園社大 道家傳統太極拳入門,107年秋季班招生中!


道家傳統太極拳入門的教室就在桃園火車站旁,距後站約100公尺的建國里活動中心(桃園市桃園區建成街88),歡迎桃園市的朋友來參加!


我就是桃園社大道家傳統太極拳入門的講師,熱心教學不在話下,上過課的學員都說好呢。

我們的教室場地很舒適,冬天不冷,夏有冷氣;班上同學相處融洽,對待新學員非常和善的。如果您對道家傳統太極拳有興趣,又住在桃園火車站附近,一定要來體驗一下!






 桃園社大報名網頁← 請點閱

一般報名:18:30~20:30 桃園社區大學:(03)335-5377 335-6496 

網路報名:taoyuancu@gmail.com 至107年08月24日為止

現場繳費及報名:桃園區埔心路12號4樓(桃園光影文化館)至107年08月29日16:30止

注意報名時間喔...




3.中華神龍太極學會各場地招生資訊:各社區大學的道家傳統太極拳課程,目前秋季班都在招生中!詳情請點下列連結喔

台北地區:石牌國小也是逢 一、四、七、十月開新班,歡迎參觀!松山社大、信義社大、三鶯社大的資訊,請點閱連結。

桃竹苗地區:除桃園社大之外,還有蘆山園社大、中壢社大都有道家傳統太極拳喔!

中嘉南地區

花蓮地區



以上。歡迎舊雨新知,蒞臨指教!



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

[重要訊息] 古亭練習場2018七月、八月移至銘傳國小川堂上課!


中華神龍太極學會古亭練習場,因古亭國小場地整修,七月、八月移至銘傳國小的川堂上課!練拳的地方一進校門口就可以看到囉!

銘傳國小在水源市場正對面,捷運公館站2號出口,過舟山路就到了。


借一下銘傳國小官網的地圖

晚上,銘傳國小見!

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

賀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會員劍誕生



在這裡向大家報告,會員劍誕生的始末。

一切都是從老師那把劍開始的。

(老師的劍,目前收藏於神龍山莊三清閣)


2014年,老師去山西太原東門外的三清觀回來,交代了大家練別塵洞的功夫,就回澳洲閉關寫書了。等老師從澳洲回來,與我們閒聊時提到,從澳洲帶回了一把劍,外形與山西祖堂樑上圖畫中的那把劍很像。言談中,對那把劍很是得意。

(山西祖堂三清觀樑畫,有看到祖師爺的劍嗎?)

等山莊的三清閣建好,老師就把那柄劍放在三清閣的一樓,鎮在老虎的頭上。

我們幾個小子,趁著整理三清閣的機會,偷偷把劍拿下來玩。我不知死活,玩完還跑去跟老師說,那把劍的重心很好耶,拿起來很趁手。老師竟不責怪,反而笑咪咪地對我說:跟樑上圖畫中的那把劍一模一樣,對不對。

其實沒有什麼感覺,只能對著老師傻笑:對啊。

老師成仙之後,有一天,我赫然在網路上看到了那把劍!

原來是你們做的啊:漢威練習太極劍

循線找到漢威的台灣門市,成鋒公司,只是想買一把和老師一模一樣的劍。

拔劍出鞘,拿在手上,手感還差真多。真難相信是同一家公司的出品。但是為了紀念老師還是銀貨兩訖。

*註:現在市場上的鐵劍,雖然外形美輪美奐,一家比一家精美,但是重心嚴重失準,大多都偏向劍尖方向太多。20餘年前隨便一把台幣一千元龍泉劍的重心,都能樂勝現在一把動輒數萬元的劍。這是我的經驗...

當時正好大家在找鐵劍,例如三代田開玲也自行尋找刀匠,訂了一把對岸的龍泉手工劍。

我拿去山莊給大家把玩,也正是時候。有人問了:這一把劍多少錢?答曰:台幣7500元是也。

一時團購聲四起。

我聯絡成鋒公司:如果你們能夠修正劍的重心,我們就團購這把太極劍。成鋒公司的張經理表示可以試試看。

汪群超師兄聽聞此事,遂交代我,大家遲早都要練鐵劍,不如來幫大家訂做一把練習劍吧。

汪師兄自己有一把老師贈送的龍泉劍,平時當然是練得很習慣了。也任由大家把玩借練只是大部分的同學,的確還未邁入鐵劍的世界。鄭曼青師爺在書上形容練劍是「運斤成風」,這不練一下真劍,是無法企及的。

萬壽師兄可能也風聞團購練習劍的事,拿起我帶來的新劍把玩之餘,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,如果這把劍的護手是文人劍的劍護,我就訂兩把。

這句話就像黑夜中的火光,點燃了熊熊烈火。

我開始與成鋒公司的張力偉經理討論,訂做中華神龍太極學會的特製會員劍是否可行。結論:我們來試試看。於是,以「設計文人劍護,重現傳統劍的重心與手感」為方向,開始了為中華神龍太極學會會員製做練習劍的漫漫長路。

先以山西三清觀祖堂的龍形瓦當上的雲紋為基礎,畫了草圖,然後由成鋒公司邀請新銳刀匠陳江榮先生(陳朝波刀匠之子)手工製作,完成了原型樣品劍。


(一群人在三清閣測量老師的劍,以作為會員劍的基準)

(祖庭三清觀的龍形瓦當,龍身盤旋的圓心中,不就是個雲紋嗎)


(會員劍護手草稿,由我草繪概念圖,陳江榮刀匠完成設計)


過程中,陸續增加了劍身上的神龍標誌、銘文刻字的想法。三代的葉明篤、廖偉程、李環中等同學們,貢獻了許多心力。

(劍身上雷射刻印神龍標誌)

在樣品劍上的銘文,是由李環中博士題字:三屯 (屯為純的古字),後來會員劍的定稿以老師在揭秘中強調的「純道家純炁功純先天」的草書字體為劍銘。
(原型樣品劍的特殊劍銘:三屯)

等到原型樣品劍出爐,這時已經是最早發想的一年之後了。


(會員劍原型在山莊咖啡坊)

樣品劍拿回山莊之後,可能是因為手工打造,手感的確有特別之處,一時有55位師兄弟與三代弟子就踴躍登記訂購了。

我們並沒有忘記各地的師兄弟姊妹喔,只是接下來是由工廠大量生產,尚不能確定工廠的產品與刀匠手工製作的樣品劍能否並駕齊驅,於是一開始就決定,等工廠產品送到,如果品質不錯的話,再給各地的師兄弟姊妹們開放訂購。

直到前幾天,我們訂購的會員劍終於從大連船運抵台,一到台北門市,親自到現場檢查抽驗。發現品質不錯,這才公開會員劍的訊息。


(會員劍運到的當天,檢查中)

(會員劍與劍袋)

(會員劍外觀)


我們的會員劍的特色,絕對不僅止於外型美觀,從頭到尾,最重視的一直都是功能。雲紋劍護,在設計上就考慮到了本門劍法的特色。

既然是作為練習劍,當用來練習抱劍、拍劍、磨劍:點刺挑削,或是五十四路劍法的犀牛望月時,絕不容許產生阻礙。


(一般市售的鐵劍,「挑」時會卡到虎口合谷穴部位,我們的會員劍則不會)

(練犀牛望月時,虎口也不會卡到劍護)


劍身重心,依照古法,重心應在劍護以上三寸之處,這是我們要求成鋒刀劍必須做到的重點。當場抽驗時,這批會員劍均有達到要求。





為了會員劍的重心,不知與成鋒刀劍的張經理討論了多少次。從「我們盡量試試看」到「一定沒問題」,中間花了不少功夫。

一開始還是請陳江榮刀匠從手工樣品劍嘗試製做,確定手工打磨可以做到重心的要求之後,再由漢威大連廠的師傅評估、試做,確定沒問題之後,才正式簽約、開工。

製做過程中張經理也曾親自到大連廠監督,傳回來的消息都是:重心都依照我們的要求製造,不須擔心。但是那提起來的一顆心,還是一直等到真正親手拿到量產成品之後,才放心下來。

會員劍重量(不計劍鞘),我們要求控制在600公克左右。成鋒刀劍也是從一開始表示「不太可能」,到後來「我們做到了」 😁😁

所以,大家拿到會員劍之後,儘可以放心拿會員劍來練劍了

以上就是我們的會員劍誕生的過程。


以下看圖介紹。

劍袋:
(不用拉鍊,用綁的,有古風)

(有背帶,便於攜行)

平時,可利用劍鞘上的穗繩掛在牆上,鎮宅辟邪。(見下方示意圖)

懸掛時,請將劍柄向左,呈現一片祥和之氣。當劍柄朝左掛時,中華神龍太極學會的標誌正好朝向外面。
(除非是等待敵人來臨時,為易於拔劍,向右側)


(劍柄朝左示意圖)

收劍有學問:劍收進劍鞘時,最好保持固定方向,劍鞘與劍身的密合才不會走鐘(走鐘,失去精密度之意)。

為了便於對正收劍方向,我們的設計是:只要劍身上的神龍標誌,與劍鞘上的學會標誌在同一面,就是正確收劍的方式了。




(兩個標誌都在同一側,就是正確收劍方式了)

劍身編號:最後的點子,是在劍上隱密的地方,刻上劍的登記號碼。因為劍有可能易主,所以刻上訂製會員的名字並非最佳方案。但是劍身上有號碼,可供辨識,不會拿錯別人的劍。
(劍身編號特別選擇難以快速辨認的篆字,就可以免除選擇號碼的問題了)
(數字寫成篆字都很美,所以不用挑數字喔)



更多的會員劍:












祝大家早日達到運斤成風的境界。

順祝所有的讀者:新春大吉大利!狗年行大運!

以上。

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

近一個月來的太極拳布條發展史 增[後記]

最近一個月,我做了四幅道家傳統太極拳的布條。

這股布條熱,是從桃園社大成果展開始的… (欲知詳情者,請點閱)

當時為了攤位的擺設,去做了第一個布條。

布條最早的設計,是出自個人在下、我的手筆。我先向神龍三代的 電腦宅 大師兄要了兩個神龍官方的Logo,自己用小畫家畫了這張草圖,大概畫了3分鐘。


(其實神龍的logo也是有故事的,這次先按下不表)

然後找到一家印刷廠,把這張草稿email了過去。乖乖閃開讓專業的來,第二天的設計就變成這樣了


(果然還是專業的厲害)

大家都說,很棒耶、好美喔、怎麼設計得這麼好(飄飄然)


(是不是很讚)

但,這幅布條,是等社大成果展攤用的,一年大概只能露面兩次。這麼好的設計,是不是該多些亮相的機會?

嗯,古亭練習場,應該會需要一幅布條的。每週五上課時掛在古亭國小門口,好告訴全世界我們正在裡面練拳呢。

我想,古亭練習場的調性:一群雅好太極拳的現代人,應該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

所以我又去找了三代的 電腦宅 大師兄,又要了一個中華神龍太極學會的網站QRcode,加上去之後


(傳統與現代就在眼前完美的結合了啊啊啊)

拿去山莊 炫耀 給大家看看。大伙依例又稱讚了一番。讚美之餘,聽說是古亭要掛的,咦?怎麼沒有上課時間、地點?

也對。

回頭重下訂單。這次麻煩請在布條上寫清楚時間、地點喔。


(原始的設計)

三天後,拿到了最新成果。鏘鏘


(這才是完全體啊,讚讚讚)

拿到布條的時間是上週四,禮拜五的古亭班上課時,就直接掛上去試試了。


(正好遇上要進去練拳的學員,麻煩幫我綁布條謝謝)

來看看視覺效果怎麼樣。


(不錯、不錯)

(在夜幕低垂時,依然搶眼)

這天正好來古亭的人特別多,有遠從台中上來的三代難打代表金智兄,有文大華岡國術社寒訓中的社員,甚至刻正主持神龍道場的汪群超老師也來了。這幅布條掛得正是時候啊!

紀念合照:

(金智兄衣服的配色與布條很搭)

(青春無敵 大學生,也和布條很搭呢)
(對不起,沒攔到汪群超老師,所以沒有汪老師和布條的合照)

看到這裡,也許您會有個疑問:那麼,第四幅布條呢?到目前,只出現了三幅布條而已啊。

第四幅布條,在這裡

我也幫石牌國小班做好布條了!

以後,每個週五晚上七點到九點,就讓這兩幅布條同時高掛在台北市的古亭國小和石牌國小的大門口,向世人宣告我們太極拳班的存在吧!


以上。

[後記] 貼出這篇文章之後不久,我的Line上出現廖錦雲師兄的訊息:




天啊。原來石牌國小班是每週一上課,我的布條做錯了。

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於是,再一次的與印刷公司合作這一次不但把石牌國小班做對了,也幫桃園社大班做了「完全體布條」。





終於,為雞年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