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

道家傳統太極拳 上半套拳架分解動作 影片說明


一、前言

  中國傳統武術大部分的流派,除了單練功法之外,都有拳架,或稱套路。例如北派少林的功力拳、連步拳,南拳的工字伏虎拳、虎鶴雙形拳...等。形意拳也有十二形等。一般人印象中的太極拳,一群人在公園裡跟著前面的教練走的,就是太極拳的拳架。


本門道家傳統太極拳的拳架,傳承自鄭曼青師爺由楊家精簡而來的卅七式「簡易太極拳」(註)。楊家太極拳一般分為四段,道家傳統太極拳則分為上半套、下半套兩段拳架。探討歷史源流並非本文的重點。本文的主旨,是對附於文末的道家傳統太極拳上半套拳架的影片,做簡單的說明。

註:簡易太極拳的名稱,出自鄭曼青著,民國35年出版的《鄭子太極拳十三篇》第57頁,〈簡易太極拳秘要圖解〉。

二、源起

 五月中旬, 武漢肺炎疫情發展急轉直下,台灣進入防疫第三級,一時神龍所有的太極拳班全部配合防疫政策停課,避免群聚。

我自己帶的幾個太極拳班,新同學的進度都正好學到拳架上半套的搬攔捶 (這麼巧?沒錯,是控制好的進度),只差兩式就能打完上半套。那,要何時同學才能夠從預備式打到合太極,享受一個完整段落的拳架呢?要等疫情轉好,恢復上課,恐怕還得好一陣子。

想到這裡,就覺得很著急。

在檔案中找到一個今年4月7日,利用桃園社大上課中的休息時間拍的上半套拳架影片,拍得還算清楚,重點是有口令。於是貼到youtube,這樣同學們就可以參考影片來練拳,用我老師的說法:「照著葫蘆畫瓢」,好讓新同學先能夠把上半套拳架練一個完整段落。

既然是公開的影片,有緣者觀之,也歡迎照著比劃比劃,活動活動;要活就要動,至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增加抵抗力。因此有必要在此稍作說明,做算作為影片的「使用手冊」吧!

三、說明

拳架,也稱為「架子」,有架構、結構的意思,練拳架,傳統上也常稱為「盤架子」。古人賞玩玉器,稱為「盤玉」;時時把玩佛珠,稱為「盤佛珠」。常常盤在手上的玉器或佛珠,溫潤光澤,看起來就與沒有盤過的新品不同。拳架,就像玩賞玉器一樣,時時刻刻,要常常「盤一盤拳架」。

吳國忠老師曾說:「所有的功夫,都在拳架裡。」、「太極拳沒有秘密,只要你做到所有該做到的,太極拳的奧祕就會出現。」太極拳的奧秘,於體,就是善養浩然之氣,脫胎換骨,變化氣質;於用,就是吳老師常示範的發人於仞丈之外、讓人摸都摸不著的走化功夫...。

老師常說,「下功夫才能長功夫。」、「練拳架是為了養成動作的習慣。」

要養成什麼習慣才會「長功夫」?從大原則來說,要「鬆」,要「中定」,要「不動手」。在日常練習改錯的過程,有基準八法:涵胸拔背、鬆肩垂肘、尾閭中正神貫頂、虛實分清、意守丹田。

吳國忠老師2015年老子講經台演示拳架之單鞭第四動、搬攔捶第四動截圖

學拳的過程,初學者要先掌握「定式定位」,這是本門的特色,拳架分解動作的真義。我自己上半套的每個動作,老師親手捏過都不只十次。如果有機緣,來到場地學拳,教練來幫忙改正動作,高興都來不及;就算不能「聞過則喜」,至少不可「聞過則怒」。這是練拳先練心的基礎。

學拳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練「站功」,一般常稱為站樁,我們則稱為「站定式」,建議路過的讀者可暫時忽略。因為站定式,對定式動作的正確性要求更高,否則很容易站出運動傷害。所以對拳架不熟的人,請不要根據本影片來站定式。

學過拳架的老同學,動作熟悉之後,漸漸要求分解動作之間連貫起來,整個拳架連綿不斷。所謂不斷,並不僅是指動作相連,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謂「勁斷意不斷」,有如書法中筆畫的連結,不一定是筆墨相連,而是整幅書法的行氣不斷。

唐 孫過庭 的書譜序真跡

這個影片是為了幫助初學拳架的同學在家練習,所以定式定位點到為止,而連綿不斷當然就更遙遠了。下半套拳架的動作多,難度也較高,建議拳架還不熟的同學可先把上半套練熟,等疫情過去,可以來場地練拳時,再與教練一起研究下半套拳架。

希望本文與影片,能夠幫助老同學在家練習上半套拳架。若能有助於推廣太極拳於大眾,則是意外之幸。

四、影片

 


影片拍到搬攔捶,正好拍攝同學的手機響了,等按掉再回來,第3、4動就跳過去了,在此說明一下。搬攔捶第4動的定式,請參考本文中的吳國忠老師拳照。